网站建设资讯

NEWS

网站建设资讯

共推医疗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安全

医疗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创新互联2013年开创至今,先为通州等服务建站,通州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通州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家金卫工程的持续展开,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医疗单位大量开展,其中以HIS(医院信息系统),EMRS(电子病历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最为典型。

3G网络的全面商用和智能终端的出现更有力地推动了医疗系统信息化,也为移动化办公提供了可能。

HIS系统、 EMR系统、LIS及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虽然广泛应用于各医疗机构,但这些系统只能在内部使用,局限性太大,无法满足医院内部信息化,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互动需求,因此将这些系统无缝移植到手持终端势在必行。

医疗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就是将医疗行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发布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从而满足医疗行业的移动办公需求。

需求分析

政府对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高度重视的同时,对医院等医疗单位在医疗响应速度、医疗服务水平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于PC的医疗系统信息化系统带动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然而仍然无法满足当今高效、移动化的办公环境需求。这些需求具体如下:

医生在巡查病房过程中,无法随时查询病人诊断记录、用药信息;

护士日常事务繁杂,对于病人的用药记录,测量记录仍以手动记录为主,往往导致笔误的出现。同时,无法实时查询医生药方和检查用药记录,需要频繁奔走于病房和办公区之间,花费大量的时间,真正花在病人护理上的时间相应减少;

社区医生到居民家中拜访病人,无法实时通过移动终端录入拜访信息;

医护人员不能实时查询和采集患者信息;

医院领导在外开会或出差期间,无法随时随地查询所需的医疗,财务和行政信息,往往导致信息滞后,影响决策。

解决方案

将医疗行业现有的HIS系统、EMR系统、LIS和RIS等系统通过移动云接入管理平台无缝并安全的延伸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只需要把移动云设备和iserver服务器部署在企业现有网络中,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即可轻松实现移动办公。

可以实现的功能如下:

移动信息查询

医生实时查询病人的所患疾病、治愈情况、历史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手术数据,转诊转科记录等

护士实时查询病人的处方信息,用药记录,体温、血压,历史检测数据,新入病人通知等

病人随时查询自己的各种检察结果,历史药品记录和后续治疗方案

移动信息采集

医生手持终端录入查房信息,病情变化数据。

护士实时录入病人用药记录,每天例行检察情况,及突发状况。

移动审批

领导移动公文审批,流转。重症病,特殊病治疗方案在线审批等。

方案优势

无缝迁移

原有医疗信息化系统无缝发布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终端上操作,不改变办公习惯,相关人员无需培训。

提升医护工作效率,增强患者服务体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快速安全

快速部署,不改变现有IT环境,只要接入移动办公平台就能使用。采用多种安全登录方式保护医患各自的信息安全。

终端网络全覆盖

支持所有的无线网络及手机、平板电脑终端。

应用全覆盖

支持所有B/S,C/S架构的应用程序发布。

京颐科技携手腾讯云发布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

中新网8月9日电 8日,京颐 科技 与腾讯云在昆明召开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交流会,正式发布了双方共同打造的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推动医疗行业全面云化,致力构建“云端”智慧医疗新生态,为百姓 健康 保驾护航。

与腾讯云牵手

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伴随5G、网络安全性能的提高,大数据、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在此背景下,京颐 科技 携手腾讯云重磅打造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加速医疗信息化云端转型。

据介绍,京颐 科技 深耕医疗信息化15余年,拥有6500多家各类型医疗机构,其中包括300家以上三级医院。京颐在行业内较早涉足云计算、互联网,是国内最早涉足云HIS的厂商之一。早在2015年,京颐就积极筹划云HIS产品的开发,并于2016年为安徽亳州建设了安徽省等级最高、全国首例区域云模式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京颐不断丰富和拓展云HIS的功能,目前京颐云HIS涵盖了临床、管理、便民等40多个功能模块,已帮助安徽利辛县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牟定县中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等多家二甲及以上医院实现信息系统的全云化,成为云模式的实践者。

对于双方合作,腾讯云泛政府行业生态合作总监夏璞表示,腾讯云充分利用自身数据计算和平台支持等优势,与京颐多年丰富的医疗行业积累实现整合和互补,共建云端智慧医疗新生态。

构建“云上”智慧医疗

此次合作,京颐 科技 和腾讯云在技术生态和优质资源上实现了整合,双方深度合作,打造出稳定、可靠、安全的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让智能化医疗服务普惠民众。

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采用云计算集中部署基于SaaS模式的医疗IT基础设施服务,集成云HIS、云EMR、云LIS、云PACS、云 健康 体检、供应链云平台、云HRP、掌上办公、云HCRM、云培训等多种成熟的云产品,助力各级医院打造“云上”智慧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管理及服务能力。

针对区域医疗卫生互联互通建设需求,云智慧医疗致力于为区域建设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统一云平台,构建双向转诊、会诊、综合支付及教学等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集中统管、统一调配、按需服务,实现区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

推动医疗全面迈入云端

相对于传统的建设模式,云模式具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免维护等优势,医疗机构不需要自行建设机房、自行购买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即可实现信息系统短期内快速部署,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方便。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云模式,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为医疗插上腾飞的翅膀。京颐 科技 携手腾讯云将面向卫生主管部门、区域医疗、各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医共体等提供基于云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无机房、无服务器、无系统、免维护的统一云平台,医疗卫生各应用场景所需的数据收集、存储、传递、处理等都能够在云平台中操作,大幅缩短建设周期及成本。

京颐集团董事长李志博士表示,云计算带我们进入了一个IT的崭新时代,也将一定会改变我们医疗信息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京颐 科技 期待在为各级卫健委、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在腾讯公司的技术帮助下,为客户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提高效率、提升智能化应用、保障医疗安全。

据悉,京颐 科技 携手腾讯云打造的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揭西县中医医院上线,以较低的成本和资源投入,推动医院业务系统快速实现云端迁移和部署。这是京颐 科技 携手腾讯云建设的首家云上智慧医院,展现了双方务实的态度及强大的产品落地能力。

未来,京颐 科技 将携手腾讯云凭借新产品的技术深度和覆盖广度加速布局,推动云智慧医疗联合解决方案在政府及各类型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互联网+”时代,我市如何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允许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构建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新模式。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建设。2018年,在部分公立医院试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2019年,全面启动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体系建设。2020年,全市所有三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所有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等服务,所有区县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完善责任权利机制,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2019年,依托医疗联合体建成区域远程医疗中心,辐射本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国家多模态医学影像分中心落户。

(二)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信息,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2018年,初步形成个人健康基础信息标准规范,逐步向公众开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2019年,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2020年,完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整合应用。

2.按照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工作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科研和便民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结合人群流动、气候变化和互联网行为等大数据分析,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全市疾病预测体系建设试点,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2018年,出台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发布传染病预测和慢性病筛查模型。

(三)优化促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依托全市统一号源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转诊预约应用,方便签约群众挂号就医转诊。2019年,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并促进该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突出重点人群,为公众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签约服务。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

2.建立家庭医生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线上服务能力,扩展线上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增进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信任。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统计监测。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全覆盖,监测结果作为家庭医生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四)共建共享“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

1.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2019年,探索建立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机制,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2020年,推行基于电子处方流转的线上药品销售配送新模式。

2.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建立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促进医疗保障相关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医保、商保、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线支付结算功能;支持针对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扶贫医疗救助信息化结算平台建设,提高医疗救助便捷度,推进“一站式”结算。2019年,推进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探索推进医保线上服务应用。2020年,拓展医保线上服务应用,持续推进“一站式”结算。

2.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共享患者就诊、医保基金结算通道等信息,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报销便捷支付。2019年,进一步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

3.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2020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监管系统。

(六)积极推广“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1.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重点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在线互动教育培训,加强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提升业务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2020年,进一步完善线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2.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围绕健康扶贫需求,依托远程医疗中心,重点针对边远贫困地区开展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示教等活动,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2020年,医疗适宜技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地区。

3.依托“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个人健康信息服务,通过动态关联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精准化健康科普知识推送和个性化教育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我健康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素养。2019年,启动建设网络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健康12320”“科普文化云”等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教育等。

(七)全面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推进大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工程。以医疗卫生行业应用为导向,搭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机器人、生物三维打印系统和移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设备,拓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等智能装备应用,提升全市医疗健康设备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2020年,持续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研究院建设,推动医疗健康数据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2.完善全市医疗健康数据汇集机制,加快实施标准化采集、规范化共享、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建设多样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应用。依托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疾病智能诊疗辅助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加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和精准医疗服务,提高疑难杂症诊疗水平,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2019年,持续建设基于电子病历资源库的临床辅助诊疗系统。2020年,在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和智能化医学设备等。


文章题目:共推医疗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安全
URL分享:http://njwzjz.com/article/doecg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