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资讯

NEWS

网站建设资讯

token机制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创新互联

这期内容当中小编将会给大家带来有关token 机制的实现原理是什么,文章内容丰富且以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分析和叙述,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

成都创新互联是一家集网站建设,清镇企业网站建设,清镇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清镇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清镇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

什么是 token

token 直译就是令牌的意思,其实就是后端将用户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内容保存在前端,当发送请求的时候带上这个令牌来实现身份验证。大致的过程是第一次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服务器验证无误后会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非对称加密生成一个令牌返回给前端,前端可以存入 cookie 或者 localStorage 等,以后每次发送请求带上这个令牌,后端通过对令牌的验证来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请求的合法性。

token 的优点是服务端不需要保存 token,只需要验证前端传过来的 token 即可,所以几遍是分布式部署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token 的缺点就是,由于服务器不保存 session 状态,因此无法在使用过程中废止某个 token,或者更改 token 的权限。也就是说,一旦 token 签发了,在到期之前就会始终有效,除非服务器部署额外的逻辑。

目前比较常用的 token 加密方式是 JWT JSON Web Token,关于 JWT 可以参考阮一峰老师的 JSON Web Token 入门教程

token 刷新

按照上面的 token 逻辑,前端只要保存一个后端传过来的 token,每次请求附上即可。当令牌过期有两种选择,我们可以让用户冲洗你登录,或者后端生成一个新的令牌,前端保存新的令牌并重新发送请求。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如果让用户重新登录,用户体验不是很好,频繁的重新登录并不是一种比较好的交互方式。而如果自动生成新的令牌则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黑客获取了一个过期的令牌并向后端发送请求,则也可以获得一个更新的令牌。

为了权衡上面的问题,产生了一种刷新 token 的机制,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成功,后端会返回两个 token,一个 accessToken 用来进行请求,也就是我们每次请求都附上 accessToken,而 refreshToken 则是用来在 accessToken 过期的时候进行 accessToken 的刷新。一般来说,accessToken 由于每次请求都会附上,所以安全风险比较高,所以过期时间较短,而 refreshToken 则只有在 accessToken 过期的时候才会发送到后端,所以安全风险相对较低,所以过期时间可以长一点。

当我们的 accessToken 过期之后,我们会向后端的 token 刷新接口请求并传入 refreshToken,后端验证梅雨问题之后会给我们一个新的 accessToken,我们保存后就可以保证访问的连续性。当然,这也并非绝对安全的,只是一种相对安全一点的做法。一般我们将两个 token 保存在 localStorage 中。

刷新 token 的实现

在项目中我主要使用的是 axios,所以 token 的刷新以及请求附带 token 都是使用的 axios 的拦截器完成的。这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点:

  1. 不要重复刷新 token,即一个请求已经刷新 token 了,此时可能新的 token 还没有回来,其他请求不应该重复刷新。

  2. 当新的 token 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其他的请求应该进行暂存,等新的 token 回来以后再一次进行请求。

  3. 如果请求是由登录页面或者请求本身就是刷新 token 的请求则不需要拦截,否则会陷入死循环。

第一个问题用一个 Boolean 字段加锁即可,第二个问题将请求新 token 过程中发起的请求用状态为 pendding 的 Promise 进行暂存,放到一个数组中,当新的 token 回来的时候依次 resolve 每一个 pendding 的 Promise 即可。具体的代码细节我直接贴上项目上的源码:

import axios, * as AxiosInterface from 'axios';

// Token 接口,访问 token,刷新 token 和过期时
const instance = axios.create({
 // baseURL: ''
 timeout: 300000,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
});

async function refreshAccessToken(): Promise> {
 return await instance.post('api/refreshtoken');
}

let isRefreshing = false;
let requests: Array = []; // 若在 token 刷新过程中进来多个请求则存入 requests 中
// axios.defaults.baseURL = 'http://127.0.0.1:8888/api/private/v1/';
// 设置请求拦截器,若 token 过期则刷新 token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const tokenObj = JSON.parse(window.localStorage.getItem('token') as string);
 if (config.url === 'api/login' || config.url === 'api/refreshtoken') return config;
 let accessToken = tokenObj.accessToken;
 let expireTime = tokenObj.expireTime;
 const refreshToken = tokenObj.refreshToken;

 config.headers.Authorization = accessToken;

 let time = Date.now();
 console.log(time, expireTime);
 if (time > expireTime) {
  if (!isRefreshing) {
   isRefreshing = true;
   refreshAccessToken()
    .then(res => {
     ({ accessToken, expireTime } = res.data.data);
     time = Date.now();
     const tokenStorage = {
      accessToken,
      refreshToken,
      expireTime: Number(time) + Number(expireTime),
     };
     window.localStorage.setItem('token', JSON.stringify(tokenStorage));
     isRefreshing = false;
     return accessToken;
    })
    .then((accessToken: string) => {
     requests.forEach(cb => {
      cb(accessToken);
     });
     requests = [];
    })
    .catch((err: string) => {
     throw new Error(`refresh token error: {err}`);
    });
  }

  // 如果是在刷新 token 时进行的请求则暂存在 requests 数组中,这里需要使用一个 pendding 的 Promise 来确保拦截的成功
  const parallelReque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 {
   requests.push((accessToken: string) => {
    config.headers.Authorization = accessToken;
    console.log(accessToken + Math.random() * 1000);
    resolve(config);
   });
  });

  return parallelRequest;
 }

 return config;
});

export default (vue: Function) => {
 vue.prototype.http = axios;
};

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token 机制的实现原理是什么了,如果刚好有类似的疑惑,不妨参照上述分析进行理解。如果想知道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


新闻名称:token机制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创新互联
标题来源:http://njwzjz.com/article/dcgg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