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资讯

NEWS

网站建设资讯

创立9年,MagicLeap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2011年,Rony Abovitz和团队创立了Magic Leap公司,而后获得了3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又亲眼目睹了整个VR行业的兴起和衰落。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服务项目包括梨树网站建设、梨树网站制作、梨树网页制作以及梨树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梨树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梨树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9年过去了,这家独角兽公司还是被迫转型了。

在疫情爆发之下,Magic Leap的AR眼镜不但没有出现Switch那样的销量暴涨,反而产品销售停滞,不得不调整策略,暂时放弃消费者业务,转向企业市常

同时,公司做出了裁员50%,和辞去创始人兼CEO的举动。就在所有人认为这家公司摇摇欲坠时,Magic Leap又宣布获得了3.5亿美元的融资,为它的转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消费者版本的败北

2018年8月,Magic Leap终于憋出了自己的产品,Magic Leap One创造者版本,售价2295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0元。

硬件方面,One由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一个AR眼镜Lightwear,一个小型电脑Lightpack,以及一个6Dof手柄。

从各家媒体和用户反馈的结果来看,One的表现远远不及预期。

One的视野只有50%,在体验上来讲,大概是举着望远镜看东西的感觉,完全没有了余光这一说。

VR头显的视野曾经也在50%徘徊,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能和人眼的视野保持一致(大约110°)。

更有厂商推出了超视野的VR产品,比如StarVR,使用了两个5.5英寸的高清屏,单屏幕就能达到2560x1440的分辨率,合起来提供了210°的视角。

视野的狭窄,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眼镜的沉浸感,另一方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在狭小空间内的使用会非常局促。

在显示效果上,One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一些虚拟物体会呈现半透明的状态,看上去不够真切;另外,物体边缘会出现模糊,物体本身也会偶尔出现抖动和不清晰的状况。

从目前的技术结果来看,One和微软的HoloLens很像,而HoloLens早在2016年三月就已经发货,后来推出了2代产品。

缺少行业竞争者对于Magic Leap来说未必是件好事,Magic Leap想要获得好的发展,一定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多的第三方为其开发硬件和软件,需要更多对手帮助它做市场教育,形成行业规模,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获得更多的投资。

Rony Abovitz曾希望第一代产品可以卖出100万台,后来把这个目标设定成了10万。销售至今,Magic Leap也没有公布具体的销量,根据The Information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Magic Leap One截至2019年底的销量只有约2万台。

企业版才是归宿

和微软不同,Magic Leap的目标是打造消费级的AR眼镜,开发者版本是给艺术家和工程师使用的。

显然,它没有被大众所接受。

VR经历了2017年的行业衰退后开始缓慢回升,AR始终打不开市场,谷歌的Google Glass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微软的HoloLens开发了两年,依然没能走出开发者的圈子;Intel的AR眼镜半途而废,苹果也在秘密地进行着自己的AR眼镜开发,库克却半道跑出来说“AR技术还不成熟”。

除此之外,现在市场上有超过50家智能眼镜制造商,这些企业的大多数都有自己的AR硬件,主要的服务对象都是to B,比如帮助技工在没有看说明书的情况下,对一个机器进行修理。

微软的HoloLens的消费者版本一直不声不响,但它在科学和商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微软与福特达成了合作,通过HoloLens,可以将整车变成一个3D可视化的全尺寸模型。

远程协助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将两幅AR眼镜进行联通,眼镜一端的专家可以进行远程指导另一端进行操作,AR已经被一些手术主刀师和拆弹部队所采用。

AR在消费者领域吃不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硬件上的成本太高,大多数的头显的售价都超过1000美金,这显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承担得起的,而对于企业和商业用途来讲,这个开销完全可以接受。

其次,头盔一般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专门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在场景设定中,它们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比如只在修理某一台机器时使用。因此,在设计之初,这些东西就又重又笨,来满足对性能上的需求,却很少考虑佩戴上的舒适性。

而消费者则完全不一样,他们要求的更多,头显不仅要,而且要有质感,要足够轻,可以佩戴数个小时。

眼镜的设计和造型也是重要的一点,谷歌glass在很大程度上就栽在了这个上面,它眼镜的造型太突兀,超过了大众的心理接受度。

AR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融合进眼镜里,同时提供绝佳的视野、重量、造型和功能。

目前的技术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续航、发热、性能、体积...AR眼镜会在各个诉求中平衡妥协,却怎么也达不到完美的状态。

另一个问题就是软件生态,就像《塞尔达传说》之于Switch一样,没有前者的内容支持,Switch的可玩性会大大降低。目前,并没有一款针对AR头显的杀手级应用。

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RKit,谷歌则推出了AR Core,这两者就好像如今的Android和iOS,帮助开发者在这两个平台上进行内容创造。

这两个平台都基于移动设备,因此,目前消费者接触的大多数AR技术,都是在手机里呈现的,比如苹果的AR游戏,修图软件里的动态特效等等。

除了游戏外,手机上的AR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找到了自己的应用场景,比如可以让消费者试穿上虚拟的服装,画上虚拟的妆容,试戴虚拟的眼镜框。

Ikea推出了一款APP,可以通过手机,在自己的屋子里放置虚拟的家居,让消费者去尝试自己的家居风格。

在Magic Leap也倒戈企业服务后,消费级AR市场开始出现真空的状态,AR眼镜似乎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AWE联合行业咨询公司Digi-Capital发布的一份AR眼镜调研报告显示,微软、Magic Leap和苹果在AR领域的积累最深,他们也分别有77%、67%和43%的支持者。

有趣的是,苹果虽然在近年不断收购AR公司,不断在自己产品上加入AR功能,但始终没有发布独立的AR产品。

有消息称,苹果将在2021年推出一款面向消费者的AR/VR产品,眼镜形态的纯AR产品会在2022年亮相。

Magic leap理想中的产品形态就是一副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眼镜,让它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变成和手机一样与人形影不离的产品。

在它的一代产品发布时,Abovitz曾信誓坦坦地说:“我想,One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的伊始,我们想让人们明白,混合现实会是下一代计算平台,PC、TV、智能手机都会过时。”

花了9年的时间,Magic Leap还是失败了。

即将离职的Abovitz倒还是比较乐观,在他眼里,One好比第一台Mac电脑,它没有全彩现实,没有足够的软件,没有特别好的性能,但它本身具备了无穷的可能性。

CEO Rony Abovitz

一个个面对消费者的AR眼镜纷纷折戟,以神秘技术和资本哺育为核心的Magic Leap也择路而逃,但相信这种“可能性”的人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在试图改变未来。


本文题目:创立9年,MagicLeap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地址分享:http://njwzjz.com/article/cjsj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