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资讯

NEWS

网站建设资讯

周鸿祎:为什么你需要一分钟变小白?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或者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对于周鸿祎、张小龙和马化腾都提到的“变小白”观点可能并不陌生。

周鸿祎喜欢用“一分钟变小白”来作为评价产品经理能力的一个要素。而张小龙,据传私下里说过“我可以在五分钟内变成小白,而马化腾立即就可以”这样的话。无论真假,可以看出“变小白”这种能力在这几位产品大拿眼里是极其重要的,以至于变小白的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产品能力的段位。

成都创新互联长期为上千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武城企业提供专业的成都做网站、网站建设,武城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十载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

这三位所说的“变小白”,其实是“变用户”,也就是从“产品设计人员”或“产品经理”的角色切换为“用户”角色。只不过由于这三位所掌控的产品面向的用户以“小白”为主,所以有了“变小白”一说。

这种“变用户”的能力如此受到产品大拿的推崇,究竟是为何呢?为什么一个产品设计人员或产品经理要具备分分钟变成用户的能力呢?有的人可能会说,只有变成用户才有可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等等。这个理由不能算错。但又有另外的问题?难道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就不能以用户体验为重来设计产品吗?我们接下来就说道说道这个事儿。

要说清楚这件事儿,首先得说说人类如何看待事物这件事儿。这事儿太大,简单说几句,大家能够理解就好。

简单来说,我们人类这种生物喜欢对遇到的事物加以解释,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某种事物看上去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运行、如何反应以及有什么结果。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自身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型,即心理模式。一种物品的心理模式大多来自人们心中认为该物品能做什么和对物品构造的认识。这类心理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我们的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心理模式的形成则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训练和教导。

对于产品来说,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员由于经验、所受训练等的不同,就对产品有了不同的心理模式。这其中主要设计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产品设计人员(包括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和用户。对于产品设计人员来说,就会有一种“设计模式”,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待产品。而对用户来说,则使用的是“用户模式”,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在设计模式和用户模式之间,则是以产品表象(产品最终的样子,比如网站、手机、系统等)为连接点。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和用户是通过产品表象来交流的。用户通过产品的外观、操作方法、对操作动作的反应,以及用户手册来建立概念模式。设计人员只有确保产品的各个方面都与用户的心理模式保持一致或尽可能一致才能确保用户体验。

那么,有没有可能设计模式和用户模式是相同或相似的呢?这样就没有切换用户角色的说法了。恰恰相反,这两种心理模式正好是相反的。

在《用户体验的要素》这本书中,介绍了产品设计人员设计产品的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详细内容请大家看书吧,或者可阅读我的文章:读过这么多产品管理的书后,才发现这本是最好的。)。对产品设计人员来说,首重战略层,然后是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最后是表现层。在这里不再多谈。而对用户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当用户拿到一款手机或看到一个网站后,首先关注的可能是看起来怎么样(表现层),然后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框架层),完成任务时是否顺利(结构层)。如果这个产品无法满足其需求(范围层),则会放弃产品。也就是说,对于范围层和战略层的东西,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功能,在产品设计人员眼里可能是满足战略的一个必要功能,在用户眼里则可能是一个完全被忽视的功能或一个让自己非常难受的功能。同时,对于一个页面的外观设计,产品设计人员可能觉得无论设计好坏都无关本质无关大局(战略层),而用户却可能觉得这个页面做成这样酷毙了或糟透了(表现层),从而再多了解一些东西或直接离开。

因此,在设计模式和用户模式完全相反的情况下,我们当然不能按照设计模式来做一个产品,要求用户随时切换到产品设计人员的角度来使用产品。我们需要做的必然是按照或尽量按照用户模式来做产品。这就要求产品设计人员既能够站在设计的角度来设计产品,也能随时切换到用户角度来查看产品是否够好用。

既然说产品设计人员或产品经理必须具备快速切换到用户角度来看待产品,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实话实说,个人现在也没有感觉特别好的办法,暂且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出来,抛砖引玉吧。

1.多多借助产品的使用场景

由于设计人员总是在办公环境中设计产品,自然会让自己长期处在设计模式。通过想象将自己代入到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或者多多进入实地的使用场景会对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有帮助。比如:你设计了一款智能手机APP,想要跳出设计模式最好就是拿着手机在公交、地铁、路上、家里等不同使用场景下使用场景。当你在设计模式下需要转到用户视角时,很容易想起自己在使用场景时的感受。

2.多多观察目标用户

观察目标用户可以帮助了解用户到底是如何使用自己的产品的。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方法越多,越容易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

3.善用反馈

愿意给产品反馈的用户并不一定是多数用户,需求也并不一定重要。但从用户的反馈中,我们往往能够了解到用户的思维模式、知识背景、技能水平等等。这对于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4.做一个演员

如果产品团队针对目标用户做过用户画像研究,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演员,将自己代入角色,演一个典型用户即可。这个时候,是梁朝伟还是刘德华看你的悟性了?

5.频繁甚至疯狂地使用产品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往往自己最终就会变成这个产品的典型用户,也就更容易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做健身应用的公司招聘产品经理要求产品经理爱健身,做美食产品的公司要求产品经理是个吃货的原因。

完。


本文名称:周鸿祎:为什么你需要一分钟变小白?
文章分享:http://njwzjz.com/article/cjosdi.html